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青岛,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

发表于2012-07-23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铺设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总长度约为80公里。德国建造的下水道,最高处达到2.5米以上,宽度3米。
百年前德国人建造的排水系统

至今仍让老城区几十万人受益
又逢汛期,又逢暴雨,又逢不少城市先后陷入内涝的尴尬。
发表于2012-07-23
前天,南京暴雨,迈皋桥十里长沟河水,几乎与路面齐平。一个17岁的夏姓女孩在沟边失踪,怀疑是跌入沟中被大水冲走。此前,北京也有2人因为暴雨滑入下水道遇难。
青岛,被公众冠以“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之名的城市,又一次以样板的姿态为公众津津乐道。

长达20多个小时的降雨 没有让青岛内涝
青岛究竟怕不怕暴雨?不久前,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水充分检验了这座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根据青岛市水文局的统计,7月2日10时至3日15时,青岛全市平均降水100.5毫米,市区降水182.5毫米,多个监测点监测到了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短短8个半小时内,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启动的应急机制从准备预案迅速升级为特级预案。
发表于2012-07-23
 “事后看,整座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转基本令人满意。”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刘利总工程师评价道。刘利所供职的这家单位自上世纪90年代起,承担了青岛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工作。
在应急预案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刘利及同事们奔波在勘察积水情况的路途上。刘利说,每逢暴雨必到现场查看,是几代设计工程师延续至今的传统。和往常一样,她重点查看的是市区内几处容易积水的路段:“有短期积水,都是由于地势原因造成的。”

直至3日16时最终解除预案,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降雨时间段内,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处长安宝月和她的同事们始终没有合过眼。令她欣慰的是,整座城市的交通没有发生瘫痪,没有内涝产生。
发表于2012-07-23
此外,“在这座城市,排水重现期的设计均高于国家标准。”刘利说,雨水管道的设计是以最大雨水流量为根据的,所谓重现期,即所采用的最大暴雨量为多少年一遇的暴雨。目前国家标准是0.5-3年,青岛主干道的排水重现期一般是3-5年,部分暗渠甚至达到10-20年的标准。 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排水系统,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地理,这样的“地利人和”被安宝月归纳为青岛排水系统的所在。
而在城市设计者们的规划中,雨污分流模式显然在整座城市排水系统中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雨污分流,即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管道中处理,据刘利介绍,目前市内绝大部分地段已完全实现这一点。

这一模式作为法律条文已被写入《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这部酝酿10年之久,于2010年10月1日最终实施的条例明确规定,城市排水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表于2012-07-23
 修建地下排水系统
不容易很快出政绩

在安宝月看来,这套排水系统如今却难以复制。
“首先是空间有限。当时,地下空间很大,足以铺设口径足够大的管道。如今,城市地下分布着污水、雨水、自来水、电信、有线电视、燃气、供暖、电力等多条专业管线,空间不够。此外,提高管道的重现期标准必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
刘利算了一笔账,为减少积水,在路面坡度、管道材料等诸多因素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铺设10年重现期的管道要比1年重现期的管道每平方米至少多花费2000元,如果一座城市铺设上千公里的排水管道,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巨大的开支。
曾有一则网帖广为流传:青岛的城建人员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到处找不到合适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结果对方回复说,不用担心,在那个损坏的零件周围三米范围内,肯定有个地方藏有备件。工程人员细心查找,果然在一个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纸包着的零件,拆开看还锃光瓦亮呢。
这个故事遭到了青岛市排水管理处以及多位市政的否定。“这一善意的夸大,其实反映了大家对排水系统工程质量的期待。”刘利说。
发表于2012-07-24

不怕淹的原因还是因为德国人建的....

发表于2012-07-24
青岛的人们可以高枕无忧吗
发表于2012-07-30
来场大雨考验下就行了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