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城市?

发表于2013-05-03

  城市同人一样也会生病。城市病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城市病呈高发之势,引起了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发表于2013-05-03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7%,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27%。预计到2020年将达55%,然而在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你我所居住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城市鸿沟、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甚至是突发自然灾害导致城市不堪一击……各类问题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发表于2013-05-03

城市一边成长,一边生病。

 联合国人居署和亚太经社理事会《亚洲城市状况2010/2011》调查报告称,还将有1.5亿中国人在未来10年间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转换、身份转换,这提示我们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引领经济增长的门槛节点,未来10年是中国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而我们的未来城市,如何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在8月中旬,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财讯传媒集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主办的“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城镇化进程中的都市圈现象以及都市圈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和金融支持、城市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以及绿色低碳智慧可持续之路等议题成为在场20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投资人、企业家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发表于2013-05-03

大城市如何“治病”

 交通、暴雨、空气质量等城市病使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深受其扰。而大城市“得病”的根源,也许并不在其“大”,反而在其“大而不当”。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接受大城市在规模以及人口上不断扩张的趋势。规模是城市中要素形成合理分工从而推动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对此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次很近距离靠近姚明,我一看就觉得我过去花了很长时间打篮球,全是白费,我早看见他,根本不去碰篮球,没希望的。可是小地方的都觉得有希望,没见过,都觉得也能变成乒乓冠军,篮球冠军,变成艺术家,确实有潜力有机会,但是你要碰到一起才知道有没有机会,这才是心甘情愿的分工,我看见姚明以后我可心甘情愿了,我更认真教书了,不做他想了。”

 周其仁认为,人往高处走是经济的微观基础,因此我们的体制、政策、观念对于此应该适应,而不是做斗争。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也认同这一观点。李铁表示,由于行政干预等因素,使中国城市呈现发展越大则对外来人口排斥越强的特点,现行户籍制度阻止了要素集中到城市中,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城市发展——“当城市一方面限制人口,一方面将要素价格压低,同时通过各种行政手段集中资源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不合理的运用行政资源的发展趋势,这个和世界其他国家是非常不一样的。” 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弱化行政干预尤其是对人口流动的过度限制,可能将成为大城市实现持续、更好发展的第一步。


发表于2013-05-03

小城镇的前途

 在探讨小城镇前途之前,需要对中国的小城镇先作出分类,以中国三大都市圈为例,环北京、环上海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小城镇情况也各有不同。然而在当前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城市的发展都难免面对竞争。因“城”而异,寻求“前途”药方的战略也不尽相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对于技术领先的小城镇来说,如果具备人才以及技术优势,就可以通过领先的路径,研发、创造出人无我有的资源,降低机会成本,从而寻求发展。当然,“绝对优势的城市很少找到,但是比较优势还是可以找到,你只要去找。举个例子,你研究生、博士毕业,假如说你体力也很棒的话,你去当个保安站岗可以做,但是你不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你的机会成本太大,最后被淘汰的是你,你站两天以后,你觉得心里不踏实了!”;而对于大多数既不具备技术优势也不具备成本优势的小城镇来说,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才能再夹缝中找到发展生存的空间,“在你这个产业链当中,哪个环节有比较优势的,你做这块去;还有一个是当前的趋势是什么?城市的发展在前阶段,所有的城市都提出来做大做强,因为它是在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时候,越大的企业越有竞争力,但是现在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而且是消费开始登上舞台了,消费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消费要个性化、品牌化、认同化。因此要求个性化,所以首先要盘点这个城市,你到底走规模化的道路还是特色化的道路。”


发表于2013-05-03

 目前在我国,以珠三角都市圈中的小城镇为代表的起初走规模化发展的人口产业聚集,并在大体上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的小城镇,目前正在面临产业升级的瓶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姚中秋认为,要解决这个瓶颈就要解决治理机制的滞后,“这些滞后如果我们把它换算成中国熟悉的语言,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县管理的镇。所以我就提出了一个概念,把这些镇如果改制成为一个县辖市,起码部分会解决问题,因为这样它就会按照一个城市的模式,来管理这些资源,这些人口、产业。我觉得相对来说会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光实现产业的升级,比如市民社会的建设,一个城市化的文化、文明的构建。其实后面这两点应该是产业升级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文明,就没有产业升级,如果那些地方只是停留在镇的情况,不可能有产业升级。” 而对于另一些还未摆脱贫困的小城镇而言,要不要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必须要思索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示,用工业化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的道路无法绕开,但是通过对小城镇进行分区、分功能发展的规划,并通过转移支付建立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成为贫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表于2013-05-03

未来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无论城市大小,更加低炭、绿色以及更加宜居无疑正在成为其可以“使生活更美好”的重要标准,更好的交通、更清洁的空气、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也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除此之外,广州市开始尝试建设网络都市,把城市城区的各个镇组团变成都市网络的节点,赢得发展的空间。


发表于2013-05-03

 据广州市番禺区区长楼旭逵介绍,在网络形发展的路上,要获得又好又快发展,城市智能化便开始显得突出。广州正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全面感知、高度整合、知识产业这三个目标。“全面感知就是作为一个政府来说,对于自己区域里边的情况能够尽量多的掌握,能够尽量多的在我们的信息网络里边得到反映和整合,可以高度的掌握自己的区情。第二,方方面面的资源通过网络能够得到有效、高度的整合;第三把产业很重要一部分的产业转移到信息的处理里边来,也就到了知识产业为特色的阶段。”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居民也可以享受到民生档案,市民网页和民生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 不仅如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对城市应急和备灾起着重要作用。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周亿表示,巴西里约通过建设城市智能运行中心,整合了天气、水文、交通、地质、排水系统等方方面面的数据,能够提前48小时预知灾害范围、程度以及发展状况,并发出警报让城市去预备灾害发生。“这个系统相当于城市的大脑,神经中枢,它把所有海量数据在迅速时间范围内研究好之内,它去整合公安、消防、医院、市政、供电、供水、供气以及城市运营服务各个系统协调起来,来共同对付这个灾害。有一个例子,发生在里约,大家都知道巴西狂欢节,每年在巴西会有4个周末,有300多个地方举行425场的桑巴舞表演,如果去过南美洲的人都知道,这是南美洲国家一年当中最快乐、最狂欢也是最混乱的一个时间,每年因为这个事情安排得不好,或者它街道的通行能力没有预估好,发生了大量的踩踏事件,死亡人数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同样用了所谓的IOC的系统,去帮助这个城市很快的决定说,你街道的通行能力在什么时间点可以举办活动,在什么时间点可以让你街道的表演这个街区通过,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创新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它在整个的市长办公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全景图,全景市图,让它能够在这种特殊事件包括狂欢节,或者有应急事件发生的时候,它可以迅速地作出比较知会的决定,来安排整个的狂欢。” 中国用短短30年走了欧美国家利用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前进中,要解决发展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容易,而要实现这个平衡,乔润令认为“大概要伴随着中国从二元结构过渡到一元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到了发达国家才行。”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