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渴求现金流 一房地产公司贷款员的“讨金”生活

发表于2011-06-14

休息日不得休。“五一”过后,在北京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财务部门担任银行贷款专员的刘亮,不得不开始连轴转。昨天本来是他在6月份盼来的第一个懒觉日,可周六晚上8时,财务总监在电话里一句“银行明天终于来人了”,让他早上9时就得赶到房山一住宅项目工地,恭候一家商业银行贷款评估人员的大驾。

下午3时,刘亮转场至东四环外的垡头。两个小时后,在垡头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送走了当天第二拨银行信贷部检查团,他马不停蹄地赶回位于西二环的公司总部,6时30分准时向财务总监汇报一天的战果。

银行、工地、公司,半个月来,刘亮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条轨迹,为的只是能尽快提高银行贷款额度,重新激活多个开发项目的现金流,让负重难行的公司喘口气。

加价放款

“5000万元,就这么点儿额度呀?”上周五中午,在一家商业银行生生“堵”了一上午的刘亮自言自语。一想到自己回到公司后可能面临的横眉立目,他想尽办法给自己找台阶。

“北京分行现在每天只有8亿元的放款额度,却有上百家客户吵着要贷款,给谁不给谁呀?”银行信贷部一个哥们儿的话,让刘亮的心里五味杂陈。

5月中旬,央行发布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创下历史新高的21%,让刘亮的哥们儿们变得越来越“吝啬”企业想申请贷款,6.31%的基准利率只是起步价,刘亮所在的公司需加价10%,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如换成中小开发企业,那就得按1.3倍的基准利率起步。

囊中羞涩的商业银行在执行放款尺度时越发严格:谁的资产足,放贷收益高,资金就批给谁。就这样,刘亮如今在申请贷款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已经变成:“这笔贷款再加点利息,我们也好向总行交代,不然可批不下来。”

今年以来,央行已执行2次加息、5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二季度中,国内已出现多起开发商卖股、卖地、卖项目的个案,恒大、中粮等大鳄的名字赫然在列。

业内的风吹草动,刘亮时时关注,更何况,银行承诺给公司的贷款额度还有10多亿元没有落实,让他不得不时刻赔着笑脸。

(责任编辑:袁志伟)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