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带你走近机会主义者“潘石屹”

发表于2012-05-08


光头、黑框眼镜、黑西服,潘石屹招牌式的形象。

他出生在60年代,发家在90年代,受过那个时代的苦,但也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机遇。

他曾打破铁饭碗,毅然来到了海南搬砖头。在大家都撤退的时候,他坚持到小平南巡,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而在大家都还贪婪的时候,他借5斤桔子查到了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依据,坚决撤出了海南;当大家胆怯的时候,他又和一帮哥们成立了万通公司,开始了另一番事业。

发表于2012-05-08

他的婚姻也不乏体现他对机遇的把握,他大胆追求毕业于剑桥大学,在高盛就职的“海归”张欣,谱写了一段被外界津津乐道的“土鳖”迎娶“海归”的姻缘。

到现在,他仍在不停捕捉机会:对热点事件迅速而独特的反应,促成了旗下地产项目热销;在网络上大胆言论不断制造出极具争议性话题,并频频亮相于公众视野,又成功打造出影响力极高的个人品牌。

这,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潘石屹的故事。

发表于2012-05-08
不得不开发房地产”

“每一个时代,年轻人走的路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20岁出头的年代,都是觉得计划体制的东西太多了。要摆脱束缚,最市场化的东西在深圳、在海南,所以原来的东西都不要了,我们要到最市场化的地方去,这是我们当年走过的一条路。”在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潘石屹回忆了当年南下海南的心境。

发表于2012-05-08
1987年,潘石屹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南下深圳、海南,1989年在海南中部的一个砖厂做起了厂长。1990年春节前后,海南刮了一次特大的台风,那时经济一片萧条,砖没人要,砖厂也停产了。很多人走了,但潘石屹留了下来,他想再找找机会。
发表于2012-05-08

“1990年是我渡过最困难的一年时间。”潘石屹回想当年台风过后的海南,“1990年的春节走到没有人了,就剩下我一个人过春节。在海口市大同路的一个招待所里过,大概有一两个星期没有见过一个人。”

发表于2012-05-08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同在漂泊的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等意气相投的朋友,后因成立万通公司,人称“万通六君子”。

命运的转机随后也悄然到来。1992年,小平南巡,“万通六君子”瞅准机会,高息借贷1000多万,加入了当时热火朝天的炒房大军,很快他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进入房地产完全是机缘巧合,计划体制有各种批文,有关系的人都在做贸易,我没有做这个生意,因为我没有任何背景。在这个体制内没有背景的,不得不开发房地产。”潘石屹后来回忆说。

不过,正是这个“不得不为之”的机遇,让潘石屹最终抓住了成功。

发表于2012-05-08
五斤桔子的故事

也是在1992年,那年年底的一天,潘石屹去海口市规划局查阅资料,却被告知“这是保密文件,你不能查。”

他郁闷地在规划局门口徘徊,碰巧,遇到一位熟人也来办事,别人告诉他说,“你啊,得买一斤桔子!”恍然大悟下,潘石屹一口气买了五斤桔子送到规划局,顺利查到了资料。

而这一查,让潘石屹吓了一大跳。他发现,当时海口市整个报建面积除以该市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人均面积竟然是北京的7倍以上。这说明当时火热朝天的海南房地产业,实际上是建立在没有任何需求支持的“空中楼阁”。

凭借这五斤桔子发现的泡沫证据,潘石屹带着赚得的第一桶金及时撤离了海南,成功躲过了半年后海南房地产的泡沫破裂。

离开海南后,潘石屹北上寻找机会,获悉北京怀柔县获4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却没人愿意做,他又迅速抓住了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为万通转战北京奠定了基础。

发表于2012-05-08

不过,好景不长,1995年,“万通六君子”在发展的方向产生了无法磨合的分歧,潘石屹第一个提出了分家。冯仑曾回忆道,“最早潘石屹发给我们律师函,指出不同意就起诉时,我和功权特别别扭,像传统中国人一样认为那叫‘忒不给面子’。”


发表于2012-05-08

后来,冯仑在《野蛮生长》一书中提及万通六君子分家的三个契机,一是王功权在美国学习了新的商业规则;二是与女人有关,潘石屹和“海归”谈恋爱,吸收了成熟的商业规则;三是他自己在美国邂逅了周其仁,周给他讲“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启发了他不能用传统文化中的弟兄感情处理内部矛盾,而要用商人的规则处理分家。

最终,万通六君子“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各自奔前程。

发表于2012-05-08
一个女人的国际化影响

“万通六君子”的分家让人不胜唏嘘,而冯仑笔下与万通六君子分家有关的女人则是潘石屹的夫人张欣。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