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超七成人对2013放假不满 消除情绪须制度安排

发表于2012-12-1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针对2068人“你觉得怎样放假更幸福”的访问中,73.4%的受访者对2013年的放假安排“不满意”,92.5%的受访者直言自己现在“缺假”。

姑且放下相关调查结论是否准确、样本选择是否合理不论,公众出现情绪性“缺假”,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供自主安排的假期过少,而全民集中式休假又缺乏自由支配和选择的权利。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多假期选择,公众不得不将休假的愿望更多地寄托在法定假日上,让公众处于“被休假”的状态: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法定假期,先不说各大景区人满为患,看景成了看人,光是在出行的交通选择上,就让人犯难。若是逢上春运出行,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经历,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这样的假期,往往质量大打折扣。

发表于2012-12-19

除此以外,还得忍受“挪假”所带来的困扰。比如,国务院近期公布2013年国定假日放假安排,元旦、春节等7个节假日放假29天,然而,当中有18天是从9个星期的双休日“挪借”而来的。所谓“有借有还”,以即将到来的这个新年元旦为例,公众休完三天元旦假期,紧接着则必须忍受连续八天的长时间上班之“苦”。公众在盼假之前,先就有了“怕假”心理。

发表于2012-12-19

集中式休假的副作用,似乎一直未绝于耳,只不过,一旦取消,似乎副作用更大。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今年10月份的一份调查显示,尽管绝大多数人抱怨“景区人太多”和“堵车严重”,但还是有近半数人表示明年“十一”还出门,甚至有高达79.1%的市民建议恢复“五一”周。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人平时没有长假,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全家才能集体休息。

发表于2012-12-19

中国式休假,休多少,如何休,两头都是难题。仅靠一味增加法定假期,似无太大空间,解决起来,恐怕也不是最好办法。比如有人提议,将春节假期由3天增加到4天、5天,恢复“五一”3天休假。然而,如果仍然延续集中休假的办法,假期“拥堵”副作用恐怕依然难以消除。

发表于2012-12-19

话题还得落到带薪休假这个老生常谈的制度上。应该看到,尽管带薪休假的相关法规已出台多年,但从操作层面看,由于劳资双方处于事实上的不对等地位,加之缺乏制度性保障及,真能享受到这项假期福利的为数并不太多。相关人士为此建言,能否采取转移支付的办法,对实施较好的中小企业以财政补贴的形式,以逐步引导该项法规的强制落实。

发表于2012-12-19

满足公众假期需求,可否借鉴其他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做法?比如在日本,每月除了双休外,都有一两个“红日子”,在日历上用红笔标出,分别为“文化日”、“体育日”之类,逢红日必休。再比如美国的历史名人纪念日,香港的逢双休法定假期顺延等。给公众尽可能多一些假期选项,变全民集中性度假为单项度假,以此来满足公众对单一法定假期的需求。

发表于2012-12-19

事实上,以业内说法,公众对假期的需求,往往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由过去的“功效性休假”到“享受型休假”递进的,即从有假可度到自由度假。而任何一项权利的选择,“自由”二字,原本就是不可或缺的本质要素。要消除公众“缺假”情绪,满足更多人休假需求,还得从现有国力出发,相应增加公民法定假期,并补足更多制度性安排,给公众以自由度假的权利。

发表于2012-12-19

谁能满意呢?

发表于2012-12-19

2013放假制度坑爹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