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买学区房未必能进“名校”

发表于2013-05-22

面对天价学区房,犹豫不决可能后悔不迭,义无反顾可能铤而走险,这使得天价学区房陷入炙手可热的恶性循环。面对生源的超负荷,一些学校也不得不增门槛,呼吁家长理性购房。

“因为你现在买到的学区房,等到你孩子读书的时候,有可能就不是学区房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如是说。他指出,学区是不断调整的,区县教育局每年都会实地考查居住情况,根据生源数量和学校接纳能力对学区进行微调,很有可能原本在 “名校”学区内的房产在调整中被划到隔壁学区。


发表于2013-05-22

对于一平方米动辄1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足以让人瞠目结舌、谈 “房”色变。张人利也直言吃不消。他介绍,他们学校前几年每年对口入学的生源在20多人,现在已经增至140多人,其中相当部分是购买 “学区房”入学的。由于生源急剧增加,学校的入学条件不得不越来越 “苛刻”优先考虑户籍和房产证一致的学生,并要求入学儿童与父母户籍要落在区内对口地块1年以上。

在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等人口导入区,热门学校的入学矛盾更为突出。今年,浦东新区对公办幼儿园招收的地段儿童进行规范,首次对持有 《房产证》入园的新生作出明确的限定:持 《房产证》入学的儿童,不仅需持有2011年3月31日前办理的招生区域内《房产证》,而且今年规定产权人须是父母或儿童本人,并共同拥有全部产权,原则上,一套住房三年内只安排1名适龄儿童。


发表于2013-05-22

同时,本市多个区县教育局在公示的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办法中明确,在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时,将实行区域范围内校际间统筹安排就读,往年已经实行过的电脑摇号或将再度实行。这也就意味着,家长即使购买了 “学区房”也未必就能把孩子送入 “名校”。

在张人利看来,对于小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从教育角度而言,小学时父母教育为重点,中学才是学校教育为重点,而大学则是社会教育为重点,因此小学实在没有必要去舍近求远。”张人利坦言其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此观点。他还指出,国际上对学业质量的评估是有专门机构PISA考试, PISA考试有很多指标,其中有一个指标就是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测试下来,上海的差距比美国还小,过分择校没有意义。他还强调,父母应该关注小孩取得学业成绩的过程和方法。 “有的学校成绩是好,早上7点搞到晚上7点,这种学校进去干嘛?”在其看来,一个学校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关键。


发表于2013-05-22

就连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在参加本报联合主办的 “民生访谈”的节目中也呼吁,上海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保证的,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就近入学,理性看待入学问题,就读适合自己小孩子的学校,不但有利于小孩的健全发展,也利于家长的接送。

发表于2013-05-22

不可否认,重点小学的升学率一直高出普通小学。与其说家长对学区房焦虑,不如说是家长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恐慌。房产业内人士与教育界人士也坦言,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中由教育资源衍生出来的一种特殊房产,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中短期也较难改变,家长又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使得学区房成为炙手可热的高价抢购品。接力棒效应导致了该类房产逐年水涨船高的趋势仍将难以改变。

发表于2013-05-22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就指出,学区房和非学区房相比,即使小区本身都差不多,但因为学区划分的原因,价格都会贵20%-30%,一套房子能贵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的确存在着热炒的现象,但还是很难归类于泡沫,归根结底还是有需求。

发表于2013-05-22

是这样的道理

发表于2013-05-22

来看看

上一页|1|
/1页